“十四五”发展成就/中国人形机器人具全产业链制造力

图:工业和信息部9日介绍,十四五“十四五”期间,展成中国制造中国人形机器人已具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。人形人具盖棺事定网图为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期间,机器一人形机器人与小朋友握手。全产/新华社
国务院新闻办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业链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。十四五
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,展成中国制造整个“十四五”期间,人形人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将达8万亿元(人民币,机器盖棺事定网下同),全产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。业链其中在未来产业方面,十四五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,展成中国制造人形机器人具备了从关键芯片、人形人具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。/大公报记者 郭瀚林北京报道
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发布会上介绍,2020-2024年,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.3万亿元增至40.5万亿元,制造业增加值从26.6万亿元增至33.6万亿元,整个“十四五”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,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%。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%,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。同时,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愈发显著,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大多数产品产量中国居世界首位。
激光制造技术进入国际第一梯队
李乐成表示,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,“十四五”以来,工信部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,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,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%。在新兴产业方面,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。其中,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.5倍,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,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,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。
李乐成还透露,在未来产业方面,工信部系统谋划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能源、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,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。其中,超导量子计算机、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验证,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,人形机器人具备了从关键芯片、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,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、工业等领域拓展,生物制造技术也在医药健康、日化美妆、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。
去年新能源车整车消费超2万亿元
“不仅我们身边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,而且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汽车强国的大街上,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多。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,2020年到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140万辆左右增长到1300万辆左右,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.4%提升到40.9%。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2万亿元,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,形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辛国斌谈到,中国企业近年陆续攻克一批技术难题,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已接近500公里,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30%,寿命提高40%,充电速率提升3倍多。他并坦言,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如高端智能车用芯片仍有短板、产业存在非理性竞争等。下一步,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,规范产业竞争秩序,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本文地址:http://tianmen.sdtiancheng.com/html/928d26298809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